最近晚上在常州走动,老是瞅见那些夜总会的门口贴着招聘礼宾员的广告,花花绿绿的,挺扎眼。说实话,一开始我挺不以为意的,觉得这工作嘛,不就是站在门口迎迎送送、收收红包什么的?后来跟几个在夜场混的朋友聊了聊,才知道这行当水深水浅,远没我想象的那么简单。今天就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,这礼宾员工作到底是个啥样,为啥有人削尖了脑袋想干,又为啥我看着有点心慌。
先说说这礼宾员是干啥的。说白了,就是夜总会的“门面担当”。你想想,晚上场子火了,门口车水马龙的,得有人把路引好,客人来了笑脸相迎,安排座儿,点单的时候还得会来事儿,给老板和客人都留下好印象。我朋友小李,之前就在一家挺火的夜场当礼宾,跟我说,这活儿看着简单,其实累得很。每天站到半夜,脚跟都磨出血泡,还得时刻保持笑脸,不能有半点不耐烦。最要命的是,得练就“火眼金睛”,看人下菜碟,哪个是主顾,哪个是来捣乱的,得心里门儿清。有一次我去看他,他正跟一帮喝高了的外地人周旋,那嘴皮子都快磨破了,脸上还挂着笑,看得我直替他捏汗。
这工作环境啊,那真是“特色鲜明”。夜场的氛围,怎么说呢,挺迷离的,灯光昏暗,音乐震天,人影绰绰,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气息。工作时间更是“反人类”,基本上就是晚上九点到凌晨两点,甚至更晚。这对生物钟是个巨大的考验,白天睡得昏天暗地,晚上精神抖擞地站在门口,第二天能不崩溃吗?我认识一个哥们儿,以前在夜场当保安,后来转岗当礼宾,跟我说,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睡个安稳觉,感觉自己的生物钟都被夜场给“绑架”了。
再说说待遇。夜场礼宾员的薪资结构挺特别的,很多都是底薪加提成,甚至就是纯提成,俗称“日结”。我朋友小李就是日结,忙的时候一天能挣四五百块,清闲的时候可能就二三百。听起来好像挺不错,一天几百块,比不少办公室文员强。但你要算算时薪,其实并不高。而且,这钱挣得不容易,风险也挺大。你想啊,夜场里什么人都有,万一遇到个不开眼的,或者喝多了撒野的,你一个礼宾员能怎么办?动粗吧,怕惹事;不动吧,又怕得罪人,丢了工作。我见过小李因为劝散一个喝醉的客人,被对方推了一跤,膝盖都磕破了,最后还得老板赔医药费。这钱挣得,值不值,得自己掂量。
为啥还有人愿意干这活儿呢?我觉得吧,原因挺复杂的。首先,经济压力是现实问题。现在常州这边的就业环境,说实话,不是那么好,很多年轻人找工作难,尤其是那些学历不高、没技术的,夜场礼宾员门槛相对低,能快速上手,挣点钱,这诱惑力挺大的。其次,有些人可能就喜欢那种氛围,夜场灯红酒绿,热闹非凡,跟白天的循规蹈矩不一样,能接触各种各样的人,满足点好奇心和社交需求。再说了,这活儿确实能锻炼人,嘴皮子、情商、应变能力,都是实实在在的。我朋友小李后来离开夜场了,现在在一家小公司当销售,跟我说,他在夜场干的那段经历,对他帮助挺大的,跟客户打交道,那套话术、那股子冲劲,都是从夜场练出来的。
当然,这工作背后的问题也不少。夜场的人际关系那是相当复杂,老板、服务员、保安、KTV公主,每个人心里都有小算盘。礼宾员处在最前线,得跟所有人打交道,稍有不慎就可能得罪人。而且,工作压力也大,业绩指标、客人满意度,样样都得盯着。最让人头疼的是,夜场里鱼龙混杂,有些客人可能不太讲理,甚至有点“特殊需求”,这要是处理不好,后果不堪设想。我听说有家夜场,之前有个礼宾员因为拒绝了某个客人的“暗示”,被对方怀恨在心,第二天就找人把他的车给砸了。这风险,不是谁都能承受得了的。
在我看来,夜场工作就像一把双刃剑。它确实能带来快速的经济回报,也能锻炼人的综合能力,但代价也很大,是对个人身心的消耗,是对未来发展的潜在影响。我认识一个姑娘,刚毕业就去了夜场当服务员,说是想攒钱买房。结果呢,不到两年,人憔悴了不少,说话也变得世故圆滑,跟刚毕业时判若两人。她说她后悔了,但已经回不去了,因为那段时间养成的习惯、建立的人脉,都让她很难再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。这让我想起一句话,叫做“选择比努力更重要”。你选择了一条路,就要承担这条路上所有的风景和代价。
说到底,常州夜总会招聘礼宾员,这现象本身没什么奇怪,它只是本地就业市场的一种折射,是一部分人现实选择的结果。但作为旁观者,我总忍不住想问,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未来吗?或者说,这是唯一的选择吗?或许吧,生活就是这样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,我只是希望,那些选择夜场工作的人,都能想清楚利弊,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条路。毕竟,夜再黑,也要有回家的路,不是吗?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我爱夜场招聘网看到的,谢谢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