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最近在盐城待着,总能感觉到KTV那边的生意特别火。小区公告栏上,“招聘服务员”、“招聘公主/先生”的海报换得比什么都勤快,有时候一天能换好几张。我路过的时候,总会习惯性地瞟一眼,心里琢磨着这行情是怎么了。
话说回来,最让我印象深刻的,还是那些招聘信息里常挂着的几个词:“稳定收入”、“亲招亲带”、“包住宿”。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,简直就像是在给那些在生活里寻摸着点儿安稳的人画了个大饼。你想想,现在这年头,年轻人找工作不容易,“稳定”俩字,简直就是稀缺品。尤其是在我们盐城这种三四线城市,很多年轻人刚毕业,或者在外面闯荡几年想回来安家,最看重的就是这份工作的“稳当”。KTV这份工作,虽然听起来可能不是什么高科技、高学历的活儿,但确实能给人提供一份固定的收入,让你每个月都能按时拿到工资,不用整天担心下个月的钱从哪儿来。这对我来说,挺重要的。我有个朋友,前几年在外地打工,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盐城,就在一家KTV做服务员,他说就是看中了这份工作的稳定,至少不用再为房租、生活费发愁了。
当然,稳定收入这事儿吧,也得辩证地看。KTV的工作时间通常挺长的,晚上要忙活到很晚,有时候周末还要加班,而且收入构成里,底薪可能就占一部分,更多的还是靠提成,这也就意味着,想要赚得多,就得看脸缘、看客人给的小费,有时候也挺累心的。我见过一些在KTV工作的年轻人,一开始是图个稳定,干了一两年,觉得没啥发展空间,也就走了。但也有人,把这份工作当作跳板,积累经验,慢慢往上爬,最后开了自己的店,或者做了管理。所以说,稳定不稳定,还得看个人怎么去把握。
而“亲招亲带”和“包住宿”这两条,就更能戳中一些人的痛点了。我认识一个姑娘,刚大学毕业,家里条件一般,自己又没本事找到啥好工作,最后就去了家KTV,说是他们家亲戚开的,直接包吃包住。她说刚开始的时候,确实觉得挺方便的,不用自己租房,也不用担心吃饭的问题,钱挣到手了,花起来也踏实。但是,她后来也跟我抱怨过,说因为是自己亲戚开的,所以有时候做事不太方便,有些客人给的小费,老板会克扣一部分,说是“管理费”;而且因为是“亲带”,所以很多事情都得看老板脸色,有时候老板心情不好,她这个新人也跟着受气。她说,这所谓的“温情”,其实有时候也挺让人窒息的。
说实话,我对这种“亲招亲带”的模式,一直挺复杂的感情。一方面,我觉得这确实能帮一些没什么资源、没什么背景的人一个忙,让他们有机会先就业,再择业。毕竟,现在找工作难,很多公司都要求经验,这就像是一个小小的“入场券”,能让你先混进这个圈子,积累一些经验。另一方面,我也觉得这种模式,有时候会带来一些不公平。比如,亲疏有别,有时候老板可能会偏袒自己的亲戚,对其他员工就不那么公平;而且,因为是“亲带”,所以很多事情都得看老板脸色,员工的权益有时候很难得到保障。
说到这儿,我又想起了一个例子。我小区对门有个小伙子,前几年一直没找到稳定的工作,后来他表哥在一家KTV当经理,就让他去那边做服务员,说是包吃包住,底薪也挺高。小伙子一开始挺高兴的,觉得表哥帮了自己大忙。但是,干了半年多,小伙子就跟我抱怨,说表哥对他要求特别高,有时候客人投诉了,表哥会把他骂得狗血淋头,而且表哥克扣他小费的金额也很大。他说,他现在特别后悔当初的选择,觉得表哥虽然帮了他,但也把他给“绑架”了。这事儿让我挺感慨的,有时候,所谓的“帮助”,也可能是一种“束缚”。
那么,KTV招聘市场的火爆,到底反映了什么呢?我觉得,一方面,它反映了我们盐城这个城市,还有很多年轻人需要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支撑他们的生活;另一方面,它也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,还有很多人在寻找着一种“归属感”,一种“人情味”。他们可能厌倦了在大城市里的漂泊,想回到家乡,找一份安稳的工作,过一种平淡的生活。而KTV这份工作,虽然听起来不是什么体面的工作,但它确实能提供一份稳定的收入,一种“家”的感觉。
当然,我的这个想法可能有点片面,也可能有点杞人忧天。但是,我觉得,这至少是我们这个时代,一部分年轻人的真实写照。他们追求稳定,他们渴望归属,他们也在努力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生活。而KTV这份工作,对他们来说,可能就是实现这些愿望的一个小小的平台。
话说回来,这事儿吧,挺复杂的。它既是经济问题,也是社会问题,更是人心问题。我作为一个旁观者,说不出什么太高明的话,只能默默地观察着,想着着,感受着。毕竟,每个人的人生选择,都有其背后的原因和逻辑,我们无法完全理解,但至少可以试着去尊重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我爱夜场招聘网看到的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