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场招聘的那些事儿:我的盐城观察与心得
夜深了,办公室的灯还亮着,我揉了揉有些酸胀的太阳穴,桌上摊着几份刚筛选过的简历。窗外盐城的夜生活正酣,霓虹闪烁,喧嚣不断,但这片繁华背后,夜场招聘的“战场”却日益激烈。作为在本地摸爬滚打多年的夜场管理者,我算是看透了这行当的起起落落,也见证了无数招聘的“悲欢离合”。今天,我想掏心窝子聊聊,关于盐城夜场近期的招聘,我的那些观察和感悟。
话说这阵子,我们店里最缺的就是“台柱子”——那些能撑起场面、带动气氛的主持人和调酒师。以前吧,我们更看重经验,老江湖多,自然稳当。但现在不一样了,年轻人有活力、有创意,成了香饽饽。我亲眼见过,隔壁新开的KTV,为了挖一个有网感的DJ,直接开出了比我这儿高出一千块的底薪,还包食宿。这波操作下来,我们也不得不调整策略,给有亮点的年轻人松松口。薪资待遇这事儿,说白了就是市场说了算,你给不了好的条件,好的资源自然就留不住。这不,我们最近招来的那个新调酒师,就是被我们强调的“学习空间大”和“提成制度透明”吸引来的,小伙子有冲劲,学得快,现在店里的小年轻都围着他转呢。
说到招聘,就不得不提我这几年带队的心得。夜场这地方,人员流动性大是常态,但怎么把人留住,让他们有归属感,是我一直在琢磨的事儿。我的选人标准,除了基本的专业技能,更看重“眼力见儿”和“抗压能力”。你想想,夜场是个24小时运转的地方,客人多,情况杂,没点眼力见儿,怎么跟同事相处?没点抗压能力,那每天面对的喧嚣和突发状况,早就把你逼疯了。我带团队,特别强调“以人为本”,但不是那种虚头巴脑的口号。比如,我们会定期组织团建,但不是那种走形式的活动,而是真心实意地让大家放松,比如周末一起打打篮球,或者找个安静的地方聊聊天。培训方面,我主张“干中学,学中干”,手把手教,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实践中找到感觉。那次有个新人,一开始特别紧张,后来我让他多观察老员工怎么跟客人打交道,怎么处理突发情况,慢慢地,他就上手了。我觉得,一个好的管理者,不光是发号施令,更是要能“育人”,让他们在夜场这个大染缸里,不仅赚到钱,还能学到东西,成长起来。
最近这股“天天可上班”的招聘模式,挺有意思的。说实话,这背后既有机遇,也有挑战。对求职者来说,意味着更灵活的时间安排,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。对我们管理者来说,人员流动性可能会更大,但同时也方便我们根据业务需求,动态调整排班。我观察了一下,这种模式在年轻人中挺受欢迎,毕竟他们更看重自由和灵活性。但挑战也显而易见,长期来看,员工的稳定性和归属感可能会受到影响,毕竟天天上班,换工作也方便,人心思变,管理难度自然就大了。我倒是觉得,这模式适合那些刚入行、想积累经验或者追求灵活性的年轻人,但长远来看,夜场这行当,还是需要一定的稳定性和默契度才能做得长久。
给想进夜场行业的兄弟姐妹们几句掏心窝子的话。首先,得有颗“平常心”。夜场不是什么光鲜亮丽的职业,背后付出的辛苦和压力,不是外人能想象到的。你要是想赚快钱,那趁早打消这个念头。其次,得有点“真本事”。不管是调酒、唱歌,还是主持、服务,都得有过硬的技术。现在这年头,光有热情不够,还得有实力。我建议你们,多学点东西,提升自己的竞争力。第三,得“放得开”。夜场是个充满挑战的地方,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,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。你得有足够的情商和应变能力,才能应付得了这一切。最后,也是最重要的,得“懂得珍惜”。夜场是个容易让人迷失的地方,你要是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价值,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,那就算你成功了。别为了钱,丢了自我,那得不偿失。
说到底,夜场这行当,就是个江湖。有它的规矩,有它的挑战,也有它的机遇。作为管理者,我的责任就是把握好这个度,让员工在赚钱的同时,也能感受到尊重和关怀。我希望我的团队能成为他们职业生涯的起点,而不是终点。我对这个行业的发展,还是抱有希望的。随着消费升级,夜场也在不断变化,变得更加多元化、更加注重品质。我相信,只要我们用心去做,用心去管理,夜场这行当,还是大有可为的。
夜深了,办公室的灯也该关了。窗外的夜色依旧迷人,我知道,明天,又将是新的一天。而我的夜场,也将在喧嚣与繁华中,继续运转下去。这,就是我的生活,我的工作,我的夜场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我爱夜场招聘网看到的,谢谢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