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夜深人静,徐州华商汇那盏招牌红光还是亮得刺眼。说实话,每次路过这儿,我心里都像是有股劲儿在涌,毕竟在这行混了这么些年,华商汇的起起伏伏,我哪能不清楚呢?今年他们又搞什么名堂,说是2025年酒水促销要大招,还公开招人。啧啧,这事儿啊,得好好说道说道。
说起徐州夜场市场,这几年真是变化大。以前吧,华商汇那地儿,绝对是徐州夜生活的顶流。地方大,装修得花里胡哨,来的客人也多是冲着氛围和热闹去的。酒水嘛,自然是重头戏。我记得前几年,他们跟几个洋酒品牌合作得特别紧,什么轩尼诗、人头马,吧台上一摆,那感觉立马就不一样。可这几年,市场变了。年轻人口味越来越刁,追求新鲜感,网红酒、小众精酿一冒头,老牌洋酒反而显得有些“老气横秋”。华商汇这块地,虽然还是有人气,但酒水这块儿,我感觉他们压力不小。优势是地方大,能摆的酒品种多,人流量大,但挑战也是真的大,怎么把酒卖出去,而且卖得让人愿意掏腰包,这事儿难。
说到2025年的酒水促销策略,我倒不是内行,但看着这些年的风风雨雨,多少也能猜个大概。他们要是还走老路子,比如简单降价、买赠,我看效果不会太好。现在年轻人,谁在乎那点折扣?他们更看重的是体验。所以,我的看法是,华商汇要是真想搞促销,得玩点“花活儿”。比如说,跟网红酒品牌联名,搞点限时供应的特调,或者搞个“酒水盲盒”,增加点趣味性和惊喜感。再或者,利用好他们大空间的条件,搞点主题酒会,比如威士忌之夜、红酒品鉴会,把酒水跟文化、社交结合起来。这事儿,创新性得够,还得能戳中年轻人的点。可行性嘛,得看他们资金投入多少,敢不敢玩真的。如果只是小打小闹,那效果肯定有限。
说到这儿,我不得不提人才这块儿。酒水促销,说白了,就是跟人打交道,把东西卖出去。这活儿,可不是谁都能干好的。我以前在另一个场子干的时候,就遇到过几个特别有意思的人。有个小伙子,嘴甜得很,跟谁都能聊得来,酒水卖得那叫一个风生水起。但他吧,有点油嘴滑舌,后来被客人投诉了两次,老板就让他转岗了。还有个姑娘,特别实在,话不多,但特别会观察人,客人喝什么酒,喝多少,她都能把握得差不多,推荐也准,生意做得稳稳的。所以你看,酒水促销岗,关键得找对人。你得找那种既会来事儿,又踏实肯干的人。他们得有热情,能带动气氛,也得有耐心,能跟客人唠唠嗑,建立点信任。至于特质嘛,我觉得得有“三心”:好奇心、沟通心、服务心。对各种酒得有兴趣,愿意去了解;得会说话,能跟不同的人打交道;还得真心实意地服务客人,让他们觉得舒服。
说到招聘渠道,华商汇这块牌子,应该不愁人找上门。但我的经验是,场子里的人,流动性大,很多人都是看中了短期收入或者环境来的,未必能长久。所以,光靠广告、招聘网站,效果可能一般。我建议他们多利用点人脉资源,比如跟一些职业培训机构、夜场中介合作,甚至可以在其他场子里“挖墙脚”。当然,得给足待遇,也得有让人愿意留下的环境。至于激励政策,光给底薪肯定不行。得有提成,卖得越多,拿得越多,这最直接。还得有点精神奖励,比如月度销售冠军什么的,发点小红包、小礼物,或者公开表扬一下,也能激励士气。那次我在另一个场子,老板搞了个“顾客最喜爱员工”评选,就是从服务态度、销售业绩里选,搞得大家干劲十足,效果还真不错。
说到具体案例,我倒想起有一次在另一个小酒吧。那天晚上特别冷,外面下着雪,里面客人却不少。老板看我干得不错,就让我负责酒水促销。我脑子一热,就搞了个“暖冬特饮”活动,就是用威士忌加热红酒,再加点肉桂、橙子,外面摆了个小炉子,给客人暖手暖身。那晚,效果出奇地好,客人喝得特别开心,生意也火得一塌糊涂。后来我就想,华商汇地方那么大,搞点类似的,有温度、有特色的促销活动,肯定能吸引人。比如说,夏天搞个“冰镇啤酒节”,冬天搞个“热红酒派对”,再结合一些节日主题,比如情人节、圣诞节,推出特别套餐,肯定能火。
展望未来,我觉得华商汇这块地,底子还是厚的,关键是怎么把这块地盘盘活。酒水业务这块,我觉得不能死守着老品牌,得与时俱进,多尝试一些新东西。比如,可以多引进一些本地特色的酒水,或者跟一些新锐酒品牌合作,搞点联名款,增加话题度。同时,也得加强服务,提升客人的整体体验。酒水只是其中一部分,氛围、服务、活动,都得跟上。如果他们能真正把人才这块儿抓好,让那些有本事、有热情的人留下来,我觉得华商汇的酒水业务,还是有很大潜力的。
最后啊,我想说的是,夜场这活儿,不好干,但也不容易干好。关键在于能不能抓住人心,能不能给客人带来真正的价值。华商汇要是能想明白这个,2025年的酒水促销,应该不成问题。至于那些想加入的人,我的建议是,别光看待遇,多看看这个地方的文化、氛围,还有老板是不是个明白人。跟着对的人干,才能走得远。嗯,差不多就是这些了,夜深了,我得去睡了,明天还得早起呢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我爱夜场招聘网看到的,谢谢!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