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夜场的“佳丽”生意经
我在苏州商务会所混迹多年,见证了这行里的起起伏伏。要说“聘请佳丽”这事儿,其实挺普遍的。刚开始接触的时候,我还觉得有点别扭,毕竟这行靠的是人脉和资源,可后来发现,这背后藏着不少门道。
你看,会所嘛,终究是服务业,说白了就是靠人吃饭。光靠老板一个人的关系网,哪能撑起偌大的场子?所以,请些“佳丽”来,一方面是提升客户体验,毕竟有个人陪着聊天、倒酒,总比冷冰冰的机器人服务强;另一方面,也是为了增加点“噱头”,让会所显得更热闹、更有档次。其实吧,这和餐厅请漂亮服务员、商场请模特走秀一个道理,都是吸引眼球、促进消费的套路。
但话说回来,这事儿风险也不小。首先就是成本控制。佳丽们要吃要喝,还要有提成,开销可不小。而且,人都是有情绪的,你今天对她好,明天可能就因为一点小事闹翻。我这儿就遇到过几次,有的佳丽嫌工资低,有的嫌客人太吵,甚至还有的私下接私活,搞得我们头疼不已。最麻烦的是,这行受政策监管也挺严的,万一出了什么乱子,整个会所都可能遭殃。
这些年,行业变化挺大。以前吧,客人图的是新鲜感,喜欢热闹。现在不一样了,年轻人更注重品质和体验,对佳丽的要求也更高,不光要长得好看,还得会说话、懂规矩。这就逼着我们得不断优化服务流程,加强员工培训。我之前就琢磨过,光靠请人不行,还得培养她们的业务能力,比如怎么推荐酒水、怎么讲故事、怎么处理突发状况。其实,这些佳丽们也挺聪明的,稍微教教,她们就能上手。
说到这里,我得说说我的个人感悟。做这行,最难的不是赚钱,而是平衡商业利益和人文关怀。你总不能把人当工具使,毕竟她们也是活生生的人。我以前有个员工,叫小林,人挺老实,但特别会来事儿。有一次,有个客人喝多了闹事,小林硬是没发火,赔了笑脸,还帮着客人叫了车。后来客人醒了,非说要给她红包,小林死活不要,最后还是我硬塞给她的。其实吧,这钱我迟早要花,但看着小林那满足的样子,我心里也挺暖和的。
那次之后,我琢磨着,与其花心思找新人,不如好好培养老员工。后来,我调整了管理策略,给表现好的佳丽涨工资、办活动,还请了心理老师给她们做培训,教她们怎么调节情绪、怎么保护自己。没想到,效果还真不错。员工流动性大大降低,服务质量也上去了,客人口碑更好了,生意自然也就更红火。
展望未来,我觉得这行还得不断创新。现在年轻人喜欢个性化、定制化,光靠请人吃饭喝酒已经不行了,还得搞些新花样。比如,可以增加些互动体验,比如剧本杀、密室逃脱,甚至可以搞些小型音乐会、脱口秀,吸引更多年轻人。当然,这需要投入更多资源,也需要更灵活的经营思路。但我觉得,只要能跟上时代步伐,这行还是大有可为的。
说白了,做任何生意,都得看准趋势,还得有人情味儿。光靠冷冰冰的商业模式,走不远;但光靠人情世故,也容易翻车。关键在于怎么找到那个平衡点。其实,这和做人一样,得既现实,又理想。嗯,大概就是这样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