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最近刷手机,嚯,首页弹出来个招聘,淮安KTV直招公主,底下还写着“报销机票,无IC卡”。我第一反应是,嚯,这年头KTV招聘都这么直接了?公主俩字儿,往那一放,跟卖烧烤的写“苍蝇馆子,现宰现杀”似的,就差没写“长得好看就行”了。我看着那广告,脑子里立马闪回一堆画面——以前那些“招嫩模”、“寻美女”的,现在直接升级成“公主”了,这标签化营销,真是越来越卷。
公主这词儿,听着挺玄乎,其实说白了,就是陪酒小姐的另一种说法。KTV这行当,用工模式一直挺有意思的,明面上是招聘服务员、歌手啥的,暗地里呢,其实就是在找能陪喝酒、能陪唱歌、能陪跳艳舞的。你想想,KTV不就是个消费主义的集中地吗?顾客花钱,图的就是个乐呵,有人陪聊陪玩,那消费自然就上去了。所以,“公主”招聘,本质上就是KTV在明面上合法合规地找“陪侍人员”,用个更体面的词儿包装一下,显得自己不那么不堪。
这事儿吧,我觉得挺有意思的。一方面,KTV用“公主”这词儿,是典型的营销手段,把自己包装得像个高端场所,其实呢,干的活儿跟三陪差不多。另一方面,这也反映了KTV行业的用工现状——用工灵活,成本低廉,而且对员工的要求,说白了,就是“好看、能喝、会陪”。你想想,这种招聘条件,能招到什么样的人?无非就是那些急需用钱,或者对自身价值认知不明的姑娘。这背后,其实是社会底层女性就业难、高学历工作难找的现实折射。
我当年刚毕业那会儿,也经历过一段找工作最难的时期。那时候,我也刷到过类似的招聘,有的写“高薪诚聘美女”,有的写“温柔可人,待遇从优”。我当时看着那些广告,心里挺不是滋味儿的。我知道,那些工作,说白了,就是变相的卖身,只不过卖的方式更隐蔽一些。我后来想想,为什么那些姑娘会愿意去做这些工作?坦白说,是因为穷。她们需要钱,需要生存,而KTV这种地方,门槛低,上手快,能快速赚钱。这事儿吧,挺残酷的,但也是现实。
说到这儿,我得提一下“报销机票,无IC卡”这个细节。这事儿,我觉得挺有意思的。一般来说,招聘异地工作,都会给报销路费,这是人之常情。但“无IC卡”这条件,就有点耐人寻味了。我猜,他们可能是想规避社保吧,毕竟,给员工交社保,那是一笔不小的开销。或者,也可能是管理上的漏洞,怕员工拿着机票跑了,留个IC卡做凭证。这事儿吧,挺复杂的,但不管怎么说,都反映了KTV行业的黑幕——他们只想用最低的成本,招到最廉价的人。
我认识个哥们儿,以前在KTV做过。那哥们儿跟我说,KTV里的人,流动性特别大,干几个月,要么不干了,要么被辞退了。他说,那地方,简直就是个名利场,也是个修罗场。有的人,进去的时候,满心欢喜,想靠这个改变命运;出来的时候,却发现自己被掏空了,不仅身体,还有灵魂。我听着他的讲述,心里挺不是滋味的。这哥们儿最后离开了KTV,现在在一家小公司做文员,日子过得平淡,但他挺满足的。
这事儿吧,让我想起了一个关于人性的问题。为什么有些人,宁愿去做那些低贱的工作,也不愿意去努力提升自己?我觉得,这背后,是绝望。她们看不到希望,觉得无论如何努力,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。这种绝望,是社会的毒药,也是个人的悲剧。
公主招聘,本质上是KTV行业在利用女性的身体和欲望,来获取经济利益。这背后,是消费主义的盛行,是性别歧视的遗留,也是社会不公的体现。这事儿吧,挺让人失望的,但也是现实。我们无法改变KTV这个行业,但至少,我们可以对这些招聘保持警惕,不要让更多的姑娘,陷入这种泥潭。
我最后再回到那个招聘广告上。淮安KTV直招公主,报销机票,无IC卡。这广告,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。它让我想起,在这个世界上,还有很多人在挣扎,还有很多人在无声地哭泣。而我们,除了同情,还能做什么呢?嗯...可能,只有保持警惕,拒绝消费主义,努力让这个世界变得公平一点吧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我爱夜场招聘网看到的,谢谢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