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卫夜场招聘“狂欢”,我劝你先看看这3条血泪教训
看到中卫KTV招聘信息时,我突然想起十年前第一次走进“蓝调KTV”的情形。那时我刚毕业,兜里揣着几百块钱,被隔壁桌的驻唱歌手忽悠着“来试试,包吃住”。如今刷朋友圈,那些“大量招人”“必上场所”的帖子又刷屏了,中卫的夜场经济似乎又到了一年一度“疯狂季”。话说回来,这招聘潮背后,到底藏着啥故事?
中卫的夜场,说白了就是跟着节假日和季节走。五一、国庆、情人节前后,老板们会疯狂补人,毕竟那段时间是生意最火爆的时候。但过了这个坎,剩下的就是“旺季中的淡季”——比如现在这个阶段,虽然天气热,但年轻人还没到露肉喝酒的年纪。政策影响也有一丢丢,前几年查得严,现在松了点,大家又觉得“夜场又回春了”。
消费习惯更关键。现在中卫年轻人,尤其是大学生,手机不离手,外卖随便点,但聚会还是喜欢去KTV“摆阔”。比如“XX路”那几家,装修得花里胡哨,年轻人觉得“去一次显得自己有生活”,所以生意好得很。但说实话,这些场所招人,更多是看中了年轻人“听话”“肯干”的特点。
记得刚进夜场时,老板说:“年轻人,这里能让你快速成长。”结果呢?我表弟去年在“星光KTV”当服务员,每天站到腿软,客人喝多了还可能被指着鼻子骂。收入?一个月给3000块,说是管吃管住,但饭堂的菜能吃出“工业风”,住宿更是“四人间硬板床”。
但夜场也有它的“好处”。比如人际关系,这里的人形形色色,你能见识到平时接触不到的世界。我有个朋友在“蓝调”当驻唱,收入不稳定,但认识了不少圈内人,后来自己开了个小酒吧。所以说,夜场确实是个“试炼场”,能把你逼成两种人——要么被压垮,要么被逼成精。
最近观察到一个新现象:很多场所开始招“短视频运营”,工资高,但要求也高。比如要懂直播、会剪辑,还得能写段子。这其实是行业在变,但年轻人也得认清:夜场不是“铁饭碗”,而是“泥饭碗”,风一吹就倒。
每次看到“中卫夜场必上名单”,我都想笑。这些名单是怎么排的?无非是老板花钱买广告,或者靠前几年混得好的“老油条”站台。比如“盛世KTV”,前几年确实火,但现在竞争力下降了,还在疯狂刷“必上”广告。
我的建议是:求职者别被这些话术忽悠。要找靠谱雇主,先看三条:
我见过太多年轻人,被“高薪”“包吃住”骗进来,结果发现“工资被克扣”“饭堂吃出虫子”“客人骚扰还不敢说”。这时候你问我:“夜场是不是没前途?”我反问你:“难道工地搬砖就有前途?”
最近看新闻说,很多城市在整顿夜场,但中卫的夜场依然在“野蛮生长”。这背后其实反映了年轻人的需求——他们需要社交场所,需要释放压力。夜场就像个“情绪垃圾桶”,年轻人在这里喝酒、唱歌、骂人,最后又笑着离开。
但夜场经济不能只靠“野蛮生长”。比如中卫的“XX路”,晚上车流不息,但周边治安却是个问题。如果政府能加强监管,让夜场合法化、规范化,说不定真能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。
要是我年轻十岁,说不定真会去夜场试试。毕竟那里有最真实的青春,有最疯狂的快乐。但我也得提醒你:夜场不是“避难所”,而是“试炼场”。如果你去,最看重什么?是钱还是自由?
你如果去夜场打工,最看重什么?是钱还是自由?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我爱夜场招聘网看到的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