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第一次在忻州夜场打工,是大学毕业后那会儿,兜里比脸还干净,急着挣点钱补贴家用。当时在一家叫“蓝调酒吧”的地方做服务员,就是那种端茶送水、点单收银的活儿。那地方生意挺火,尤其到了周末,里面乌烟瘴气的,音乐声震得人耳膜疼,客人喝得东倒西歪,场面挺热闹,但也挺混乱。
我印象最深的一次,是月底,吧台那儿堆满了没结的账单,老板娘正跟几个客人扯皮,嘴里不干不净的。我当时心里挺不是滋味,毕竟那会儿我一个月就挣那么点工资,还指望老板按时结账呢。后来好不容易等到了结算时间,老板娘甩给我一张皱巴巴的纸条,上面写着当月收入和扣除的“提成”,我数了数,比预想的要少不少。我当时就有点懵,问老板娘是怎么回事,她斜眼看了我一眼,说:“少?你那点活儿,还不够扣的。”我张了张嘴,想反驳,但看着她那张脸,又把话咽了回去。拿着那点钱,走出酒吧的时候,我感觉自己像个被榨干的柠檬,酸溜溜的。
后来我慢慢发现,像“蓝调酒吧”这样的地方,在忻州其实挺多的。它们大多招人急,给钱快,而且普遍采用“日结”的方式。你说奇怪不奇怪?别的行业拖欠工资的还少吗?可这帮夜场老板,倒好,明晃晃地写着“日结不拖欠”,好像这是他们多高尚似的。我猜,这背后大概有两层意思:一层是吸引人,特别是那些手头紧、急着用钱的年轻人,或者外来务工人员,他们图的就是个“快”;另一层,可能是这些老板自己也怕麻烦,省得月底算账那点事儿。
你看,忻州这地方,经济不算特别发达,很多人找份稳定的工作不容易。尤其是年轻人,刚毕业或者没稳定工作的,想快速挣点零花钱,夜场确实是个“捷径”。我认识的一个哥们儿,没学历没本钱,就在不同的夜场打零工,他说这样虽然累,但胜在自由,想什么时候干就什么时候干,想什么时候不干就不干。话是这么说,但我知道,他其实挺羡慕那些能在白天找个稳定工作的人。
当然,夜场工作也不是那么好干的。我那会儿做服务员,一天站十几个小时,脚跟都磨破了。客人喝多了,有时候还不太客气,动不动就拍你一下,或者骂你几句。有一次,遇到个喝醉的客人,非要拉着我跟他“交朋友”,我吓得不行,赶紧找机会溜了。后来我才知道,我们那儿有几个姑娘,因为太年轻不懂事,被客人骚扰甚至侵犯了。我听了心里挺不是滋味,也让我对夜场这行当有了更深的认识。
其实,夜场经营者也未必都那么容易。他们每天要面对各种压力,比如房租、水电、员工工资、客源等等。经济不好的时候,生意清淡,他们照样要撑着,毕竟这行当,停业比开业还难。我见过有的酒吧老板,为了省钱,连员工的基本伙食都抠门,结果搞得人心惶惶,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。你说,他们图的是啥?
这些年,我看着忻州的夜场也经历了几次起伏。前几年,生意好时,很多酒吧都开得风生水起,甚至有些还搞起了“主题夜”、“派对夜”,吸引了不少年轻人。但最近两年,受疫情和其他因素的影响,很多地方都不太好过,夜场也不例外。我听说,有些酒吧关门了,有些则缩减了规模,老板们也开始琢磨着怎么“降本增效”。
对我个人而言,那段夜场打工的经历,虽然辛苦,但也让我成长了不少。我学会了怎么跟各种人打交道,怎么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护自己,也明白了赚钱的不易。现在,我虽然不再做夜场的工作了,但偶尔还是会去那些熟悉的酒吧坐坐,跟老同事聊聊天,听听他们的故事。每次这个时候,我都会想起当初那个站在吧台前,一脸懵懂的自己,心里总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。
我觉得,对于想进夜场打工的年轻人,尤其是那些刚毕业、没经验、手头紧的,我有一句话要劝他们:别把夜场当成长久之计。这行当,短期来看,确实能挣点快钱,但长期干下去,身体累,心也累,而且风险也不小。年轻人,还是应该多学点真本事,找个稳定的工作,踏踏实实地干,这样才能有长远的发展。
至于夜场这行当,我觉得它就像一个江湖,有它的规矩,也有它的门道。要想在这个江湖里混得开,光靠力气不行,还得靠脑子,靠情商。当然,更重要的是,得保护好自己,别被这个江湖给吞噬了。你看,我说的这些,是不是有点像在唠家常?其实,我就是想把我这些年的所见所闻、所思所想,跟大伙儿分享一下,希望能对想进夜场的人,或者正在夜场工作的人,有那么一点点帮助。毕竟,咱们都是忻州人,都是一家人,谁的日子都不容易,对吧?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我爱夜场招聘网看到的,谢谢!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