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铁岭混夜场这些年,我发现这行当里最扎心的不是K歌时的跑调,也不是陪客时的耐心,而是招聘求职那会儿,大家眼神里透出的那种既期盼又怀疑的矛盾劲儿。说实话,这地方就像个巨大的磁场,能把人吸进去,也能把人甩出去,关键看你怎么自处。
铁岭的高端夜场,这些年变化挺大。以前吧,都是老牌店,规矩多,靠的是熟客和口碑。现在不一样了,互联网一通鼓捣,新店开得快,要求也水涨船高。招聘上头,以前是“有活儿就有人”,现在得会“吆喝”,会“包装”。我见过不少年轻人,揣着简历来面试,有的穿着打扮太跳脱,有的又太老实巴交,跟店里整体氛围格格不入。这就像相亲,光看脸不行,得看适不适合。
我当年去面试时,就栽在“适合”这两个字上。那会儿我刚毕业,非要去夜场“镀金”,面试官问我为啥,我信誓旦旦地说想学点人情世故。结果人家老板看着我,笑了,说:“小伙子,你这眼神太直了,夜场这行当,得会‘藏’。”后来我才知道,他不是嫌弃我直,是觉得我太嫩,经不起风浪。这事儿让我琢磨了很久,其实吧,所谓的“适合”,就是得懂这行的游戏规则,但又不能完全被规则绑架。
要说机遇,那也是有的。比如前几年,有些店开始搞“会员制”,招人时就更看重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。我认识一个姑娘,叫小梅,第一次来面试时,穿着很普通,但说起话来特别稳当,她说自己以前在酒店当服务员,练就了一身“察言观色”的本事。结果她被录用了,干得挺出色,后来还成了店里的“金牌服务员”。小梅的例子让我觉得,机遇这东西,不是等来的,是“抢”来的,你得知道自己有啥,还得知道人家要啥。
不过话说回来,夜场这行当,确实不是光靠“人为”就能搞定的。我见过不少人,明明挺有本事,就是生在错地方,或者遇不上伯乐。比如有个哥们儿,唱歌跳舞样样行,就是家里有负担,不得不来夜场“混口饭吃”。他跟我说:“哥,我这心里挺矛盾的,干这行吧,良心过不去;不干吧,日子又难熬。”这哥们儿的困境,让我觉得“事在人为”这四个字,得加个限定条件——得在合理范围内。
给想进夜场的人提个建议吧。第一,得认清自己。你图啥?是短期赚钱,还是长期发展?如果是前者,那得看准时机,别被花言巧语忽悠;如果是后者,那得学点真本事,比如沟通能力、应变能力,这些在任何地方都吃香。第二,得学会“变通”。夜场这行当,变化快得很,今天流行这个,明天又流行那个,你得跟着走,但别丢了本心。第三,得有底线。这行当里水深,但也不是所有事都能做。守住底线,才能走得远。
夜场就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,比的不是爆发力,是耐力。有些人跑几步就喘了,有些人能跑很久,但最终能跑到终点的,还得看运气和坚持。话说回来,机会还是得自己找,环境再差,也得自己闯出条路来。这大概就是我在铁岭夜场这些年,悟出的最实在的道理吧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我爱夜场招聘网看到的,谢谢!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