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刷手机,眼角余光扫到一条沈阳KTV模特(素场)的招聘信息。嗯,这种消息在本地其实不算稀奇,每年换季或者生意淡旺季,总有些店会挂出来。但这次,我瞅着那行字,心里头却比平时多转了几圈。不是因为它多诱人,恰恰相反,是觉得它透着一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,像是老沈阳街边那家开了几十年的小馆子,招牌换了又换,生意时好时坏,但总有人愿意去坐坐。
话说沈阳的KTV,这东西吧,我从小看到大。以前啊,那真是年轻人社交的重地。周末哥们儿几个凑一块儿,或者情侣约会,拎着啤酒饮料,吭哧吭哧爬到三楼四楼,点上几首歌,烟雾缭绕,热闹得很。那时候的KTV,环境是那种有点俗气的豪华,水晶灯晃得人眼晕,服务员穿着统一的制服,笑得挺标准。生意好时,里里外外都透着红火的劲儿。
可现在呢?我瞅着街上那些KTV,有的门面旧了,有的装修得花里胡哨,甚至有点廉价。生意好像也没以前那么火爆了。尤其最近这经济形势,大家手头都紧了点,晚上愿意花大几百上千块去KTV的,好像也少了。我猜,这“素场”招聘信息的出现,跟这大环境不无关系吧。可能以前那种“全包”或者“陪侍”模式,现在不太行了,得简化点,找些成本更低的方式维持运转。
那次我听人说,有个朋友在附近一家KTV做点事,不是台上那啥,就是打杂的。他说现在客人也变了,年轻人更喜欢安静点的地方,比如清吧、Livehouse,或者干脆自己在家搞点局。KTV这行当,有点尴尬,太吵闹吸引不了新客,太安静又不像KTV了。所以啊,有些店就琢磨着,搞个“素场”,纯粹唱歌,别的都省了,包括那些可能涉及灰色地带的服务。这招聘信息,坦白说,更像是一种无奈,也是一种适应。
我琢磨着,“素场”模特,这角色跟以前可能不太一样了。以前吧,可能更看重长相、身材,还得会点陪聊、陪跳的功夫。现在这个“素场”,我猜,重点可能放在“素”上——就是纯天然,没经过太多包装。这背后可能反映了几个意思:一是行业门槛在变,以前那种“专业”的或许不好做了,得找些更“本真”的;二是可能客户需求也在变,有些年轻人觉得以前那种模式太刻意,反而喜欢这种简单直接的。当然,也可能是纯粹为了规避风险,现在这环境下,谁也不想惹麻烦。
这种机会,对想找活儿干的人来说,是机会,但也得掂量掂量。我身边就有例子,前几年有个姑娘,家里条件一般,听人说KTV模特挣钱快,就去了。结果呢,进去后发现跟想象的不太一样,压力挺大,还遇到些糟心事。这事儿让我觉得,夜场这东西,看着光鲜,其实水深得很。尤其是这种“素场”,听起来简单,但真进去,能不能坚持下来,能不能保持本心,那得看个人。
在我看来,这种招聘信息,就像沈阳冬天里的一杯热豆浆,看着挺暖和,但喝进去得知道,它能不能真正解决你的问题,还得你自己掂量。它可能是个跳板,也可能是个坑。关键在于,你为什么想去?你图的是什么?是短期的经济回报,还是长远的发展?这事儿吧,没有标准答案,得看每个人的情况。
我倒觉得,与其盯着这种“素场”的机会,不如先想想自己真正擅长什么,喜欢什么。沈阳这地方,机会多着呢。虽然不一定比KTV挣得多,但至少能让人走得心安理得。比如说,现在直播这么火,会唱歌、会跳舞、会聊天,为啥不试试直播呢?或者学点手艺,比如修车、做饭,虽然辛苦,但踏实。嗯...那次我听人说,有个哥们儿以前在KTV混,后来学了修车,现在开了家小修理铺,生意还挺不错。这说明啥?说明条条大路通罗马,关键在于你愿意走哪条。
所以啊,看到这“素场”招聘信息,我没什么特别的情绪。它就像沈阳街角那家老KTV,旧了,换了,但还在。它提醒我,这世界上的机会很多,但不是所有机会都适合你。有时候,看似简单的选择,背后可能藏着复杂的考量。与其急着抓住眼前的光,不如先看看远方的路。这或许才是我在沈阳这多年,从夜场的喧嚣里悟出来的一点东西吧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我爱夜场招聘网看到的,谢谢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