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源有什么红色景点吗(安源区红色文化)

国外 06-27 阅读:6 评论:0

花明楼的白玉兰

刘少奇同志纪念馆 钟菲萍

  有一种花安源有什么红色景点吗,似乎早已根植于安源有什么红色景点吗我心中,即使没有开放,也会以特有的方式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,让人久久地回味。如果开放,我会以站立的姿势,仰望它的圣洁与高贵。

  这就是花明楼的白玉兰。现今它们盛开在花明楼下、纪念馆前,抑或景区的各个角落,自由地伸展着惹人喜爱的花容,似乎还带着磅礴的气势。一团团,一簇簇,宛如皑皑白雪挂满枝梢,隐隐地带着香气,在乍暖还寒时节,她们迎风傲立,把整个馆区霎时装扮得粉妆玉砌,吸引着游客愉快地留影纪念。

  白玉兰属木兰科,常见的是广玉兰,落叶乔木,树高二三丈,叶为倒卵形。早春先叶开花,花大瓣厚,六瓣或九瓣,瓣长二寸许,微似倒卵形,似荷的白花藏在肉肉的叶片里,饱满却含蓄,白色的花朵散发着玉色的光泽。细细端详,千枝万蕊的玉兰花莹洁清丽,朵朵向上,如削玉万片,晶莹夺目,散发着阵阵清新、淡雅的幽香,令人心旷神怡。我想,如此美好的白玉兰花,怪不得人见人爱,并歌咏之。

  明代诗人睦石在《玉兰》一诗中写道:“霓裳片片晚妆新,束素亭亭玉殿春。已向丹霞生浅晕,故将清露作芳尘。”关于白玉兰,早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春秋时代,孔老夫子曾称道:“芝兰生幽谷,不以无人而不芳,君修道立德,不为穷困而改节”。他还将兰称之为“王者之香”。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有:“幽兰香风远,蕙草流芳根” 。汪国真在《赏尽春光》中写道:“万芳吐蕊,谁又能赛过白玉兰的迷香”。鲁迅称赞白玉兰有“寒凝大地发春华”的刚毅性格。因此,上海人干脆把白玉兰作为上海市市花,象征着一种开路先锋、奋发向上的精神。

  站在修养亭里远眺,满园的、满世界的玉兰花,热烈的簇拥在一起,朵朵白玉兰像一只只洁白无瑕的玉铃在风中摇晃着,晶莹如雪,天空仿佛专为白玉兰当背景,没有一丝杂质,让整个花明楼显得纯洁而又厚重。

  我凝望着眼前的白玉兰,这些内敛而大气的花朵,缓缓的绽放中充满了一种定力。开放时就妖娆美丽,纵使要凋谢了,白玉兰花却仍在风中紧紧抓着枝头不让自己坠落,让人感到一种坚强与力量油然而生。侧耳倾听,我似乎听到了一种清脆有力的声音从风中传来: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。那是少奇同志坚定有力的话语,少奇同志一生就像白玉兰一样,它的绽放是那么纯粹,纯粹得连叶都多余,少奇主席以他光明磊落的一生,以他正直无私的一生践行着伟大的信仰——勤政廉洁,克己爱民,历经坎坷,却能百折不改其志,终为共和国的历史深深铭记。少奇主席正像一朵圣洁的白玉兰,盛开在人民的心里。

  透过朵朵白玉兰,我似乎看到从炭子冲走来少奇同志,怀揣着玉兰一样晶莹剔透的报国之心,从小就埋下了革命的种子。1920年,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。1921年,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,接受了马列主义真理,当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。这样,在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旗帜里,一条红色纽带,与中国革命事业紧紧地联结在一起。

  透过朵朵白玉兰,我似乎看到,他和李立三来到了安源煤矿,用革命的真理点燃了那一盏盏矿灯。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火焰,燃烧了资本家压迫工人的狼窟蛇窝。随后,这不灭的燎原之火,渐渐地从安源蔓延到上海、到广州、到武汉、直到全中国。

  透过朵朵白玉兰,我似乎看到,少奇同志以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经历,用信念和热血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就了亘古未有的红色篇章,直到打造出一个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崭新中国。艰苦卓绝而又从容坚定地从瑞金走来;又满怀希望地向西柏坡走去。忘不了那年,在遵义的那座小楼,枪炮声间隙难得的沉静,刻不容缓,他在会场里坚定举起了手,支持毛泽东的正确路线,改造了中国的命运。在“皖南事变”中临危受命,如今还在中国革命史册中回荡着不朽的声音;在窑洞,他运筹帷幄,洞察风云,照亮着延安,也照亮了中国,他疾笔写下的《论共产党员的修养》,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行动的长明灯!共产党的旗帜因他而鲜红!

安源有什么红色景点吗(安源区红色文化)

  透过朵朵白玉兰,我似乎看到,新中国成立后,少奇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,一颗赤胆忠心,日日夜夜牵挂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。日理万机,鞠躬尽瘁,廉洁勤政,两袖清风。

  透过朵朵白玉兰,我似乎看到,他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,时刻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走到人民群众中间,从时传祥掏粪老工人的双手上,看到了他平民伟人的朴素情怀;我从大庆油田钻机操纵台上,看到了他一颗振兴中华的心;从炭子冲老乡的脸上,看到了他的眷眷关怀;从乡间的田头,看到了他爽朗的笑容和滚滚麦浪一起荡漾。 透过朵朵白玉兰,我似乎看到,在文化大革命中,即使他饱受折磨,但仍坚定着一个铁的信念:历史是由人民写的!这足以显示他固有的气度和精神,就如白玉兰花一样豪放地开,沉静地落,宠辱不惊。

安源有什么红色景点吗(安源区红色文化)

  与松柏为伍,不畏严寒,看白玉兰朵朵向上,迎着蓝天昂首怒放,玉兰发出阵阵清香。我徘徊在少奇故里,看到一条撒满玉兰花瓣的路径一直通向尽头,引导着怀念的泉水,滋养花明楼的一草一木。仿佛纯洁的雪,内心走向远处,洗涤了尘垢。少奇用自己博大的胸怀,抒写了一个大写的“人”字,他的思想和品格,与这圣洁的白玉兰合而为一了。

  菲萍:原名钟辉平,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,中国诗歌学会会员,宁乡县作家协会副主席,鲁迅文学院湖南诗歌班学员,湖南毛泽东文学院第十六期中青年作家研讨班学员,长沙市摄影家协会会员,其散文作品被选入初中生语文试题,诗歌多次选入年度诗本。作品散见《湖南日报》《长沙晚报》《上海服饰》《中国文物报》《中国旅游报》《天津诗人》《年轻人》《散文诗》《湖南工人报》等报刊杂志。出版有诗集《落英缤纷的屋檐下》、散文集《雕刻时光》,散文诗集《诗影花明楼》。

编辑:星星、尘埃 校对:露西、关心 摄影:罗雄

  感谢转发分享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百度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

网友评论

客服微信:QuanliaoCom点击复制并跳转微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