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晚又刷手机,看到一条弹窗广告,标题是“抚州高端夜场女模直招,日结高薪,零压任务”。我第一反应是,这年头还用“零压”当卖点?心里咯噔一下,想起前年我表妹在市里一家新开KTV做服务员,老板嘴上说着“轻松上手”,结果每天要陪客户喝酒到凌晨,工资还拖欠。这“零压”二字,听着像糖衣,其实可能是另一种陷阱的包装。
我朋友在夜场混得早,去年跟我说过个事。有个姑娘,二十出头,家里在乡下盖了新房,急着用钱。刷到“公司直招女模,包吃住,日结3000”的广告,照片拍得像时尚大片,文案里写“纯聊天,不强制消费”。姑娘信了,过去一问,对方说“先交500押金办卡,再签个协议”。后来她才明白,那所谓的“女模”就是陪酒,协议里明晃晃写着“客户不满意不结算”。我朋友听完直摇头:“这哪是招聘,分明是钓鱼。”
抚州夜场这几年确实火,尤其万达广场开业后,KTV、酒吧像雨后春笋。本地人喜欢去,外地游客也爱体验。但火的同时,也滋生了不少乱象。比如这种招聘广告,往往就贴在万达附近的小巷口,或者通过朋友圈里的“老乡群”转发。它们精准地捕捉到两类人:一是像表妹那样急需用钱的本地女性,二是刚来抚州打拼、对城市不熟的外地年轻人。广告写得天花乱坠,但细看会发现漏洞百出——比如“包吃住”却要求住员工宿舍,“零压任务”却暗示要陪酒。这些话术背后,是夜场老板对女性消费心理的精准拿捏。
我见过更坑的。有次在江边酒吧街,遇到个招工的,西装革履,说“我们这儿是艺术表演,不是陪酒,月入过万不是梦”。结果姑娘去了才发现,所谓“表演”就是穿着暴露跳钢管舞,客人喝多了还可能动手动脚。更恶心的是,老板私下跟姑娘说:“你长得不错,想走正道就少跟客户纠缠,不然别怪我不客气。”坦白说,这种话听得人脊背发凉。夜场招聘女模,本质上就是用女性身体和尊严换取短期利益,而“零压任务”“公司直招”这些词,不过是让受害者更容易上钩的迷魂汤。
但话说回来,夜场招聘对某些女性来说,确实是个“捷径”。我邻居家的女儿,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,在家待业两年,后来去一家高端会所做“服务员”,工资确实比普通工厂高。她说虽然要陪客户喝酒,但老板管得严,客人骚扰会立刻开除。这种情况下,她觉得比在家啃老强。这让我想起一个问题:为什么这么多女性愿意进夜场?除了缺钱,是不是也跟她们对“成功”的定义有关?比如觉得“漂亮就能赚钱”,或者“年轻就有资本”。
零压任务?鬼才信。夜场老板最擅长的就是用温柔话术包装剥削。比如“你可以随时走”,但走之前你得还清押金和欠款;比如“不强制陪酒”,但客户不喝酒你拿什么业绩?这些话术背后,是资本对劳动力的压榨,也是对女性独立性的消解。我朋友说,她见过最聪明的姑娘,是那种不卑不亢,懂得拒绝的。但现实中,又有多少女性能坚持到最后?
抚州夜场招聘女模现象,折射出本地就业生态的某种焦虑。一方面,年轻人觉得本地工作机会少、工资低;另一方面,夜场老板又用“高薪”吸引人。这种供需关系下,女性往往成为最大的受害者。她们用身体换钱,却可能连本钱都捞不回来。我表妹后来还是走了,但她说:“那笔钱够我弟弟交学费了。”这话听着像励志,其实更让人心酸。
夜场招聘就像一场豪赌,赌注是女性的青春和身体。广告写得再美,也掩盖不了其中的血腥。作为旁观者,我们很难说完全否定它,毕竟有些人确实需要这笔钱。但我们可以呼吁更严格的监管,比如明确陪酒不是“女模”的义务,或者至少让招聘信息更透明。我朋友最后总结说:“与其去赌那点所谓的‘高薪’,不如学门手艺。”这话糙理不糙,但现实中,又有多少人能听到?
那天路过万达广场,又看到那种“女模直招”的广告,我忽然觉得,这些文字像某种诅咒,年复一年地重复着。而那些被吸引来的姑娘,就像一个个注定的悲剧。零压任务?零压任务?别逗了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我爱夜场招聘网看到的,谢谢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