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城有特色夜场KTV急招严重缺人
话说我在晋城混了十几年,从最早跟在夜场门口发传单,到后来自己开了个小饭馆,再到现在偶尔去几个老KTV坐坐,也算是见证了这片儿的风风雨雨。最近啊,我注意到一个问题——晋城的夜场,尤其是那些有特色的KTV,正急吼吼地缺人,缺得让人看着都心疼。

其实吧,晋城的夜场跟别处不太一样。你想想,咱们这儿不是那种大都市,KTV多的是小而精的,要么是装修得像欧式宫廷,要么是搞个私密包间,再不济也有那种老式港风。我朋友小王以前在“星光KTV”当经理,跟我说,他们那儿的特色就是服务好,歌手多,客人也挑剔。比如有那种退休老干部,非要听老歌;也有二十出头的年轻人,非要点最新的网红舞曲。这种混搭风格,确实挺有意思,但也就意味着,你得啥都会点,啥人都得伺候好。
可现在呢?缺人!而且是那种急缺。我那天去“蓝调酒吧”玩,老板娘拉着我哭穷,说他们已经裁员了,连驻唱歌手都从五六个砍到两三个。我瞅瞅她,说:“你那不是省钱,是自断财路啊。”她苦笑一声:“没办法,年轻人都不愿意来了。”这话不假。我打听了一圈,发现现在晋城的夜场,尤其是那些老牌KTV,招人难得要命。不是工资低,是活儿太多了。你想想,歌手得会唱歌,还得会跟客人互动;服务员得手脚麻利,还得会哄老顾客;经理呢?得管账、管人、管设备,有时候还得亲自下厨。
那为啥年轻人不愿意来呢?我觉得吧,问题出在几个方面。首先,待遇确实不算高。晋城这边,一个普通服务员一个月四五千,歌手能多点儿,但也不是啥高薪职业。年轻人现在都精了,谁不想找个稳定点的?其次,工作强度大。夜场是个24小时运转的地方,客人多的时候,一天站十几个小时是常事。我有个表弟,去年去“夜莺KTV”当服务员,干了三个月,瘦了二十斤,现在天天念叨要转行。最后,就是工作环境。夜场虽然热闹,但说实话,空气不好,噪音大,有时候还得应付各种奇葩客人。年轻人现在都讲究生活品质,谁愿意天天在这种环境下耗着?
话说我当年也差点被忽悠去夜场打工。那时候我年轻气盛,听人吹嘘夜场多赚钱,多刺激,差点就跟着朋友去“龙吟KTV”当驻唱。后来想想,还是算了,毕竟我唱歌也就五音不全。不过,我倒是认识一个真在夜场混出头的。他叫老李,以前是个无业游民,后来去“迷迭香KTV”当服务员,结果发现他特会来事儿,跟客人混得特别熟,慢慢地就升到经理了。老李跟我说,夜场这地方,水最深,但也最容易出人头地。只要你够机灵,够拼命,总能找到自己的路。不过,他最后也劝我:“别来,真来了,就别想轻松。”
其实,夜场这行业,就像一把双刃剑。它既能给你带来财富,也能吞噬你的青春。我看着那些年轻人,一个个抱着手机,刷着短视频,偶尔抬头唱两句,说实话,挺让人心酸的。他们不是不想努力,是觉得没劲。现在的夜场,太模式化了,没有特色,也没有温度。你走进去,感觉就像走进了一个巨大的机器,每个人都在按部就班地工作,没有人真正享受这个过程。
那夜场这行业,还有救吗?我觉得吧,得变。首先,得改善工作环境。比如,加强通风,改善音响设备,让员工少受点罪。其次,得提高待遇,让年轻人觉得来这行是值得的。再其次,得挖掘特色,比如搞点本地文化,搞点原创音乐,让夜场不再只是复制粘贴。我听说深圳有个KTV,专门请本地乐队驻唱,结果生意火爆,你说这事儿,是不是挺有意思?
话说回来,晋城的夜场,确实需要一场变革。否则,真的要被年轻人给抛弃了。我看着那些空荡荡的包间,心里挺不是滋味。毕竟,夜场不仅仅是生意,它也是城市的一部分,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。如果连这个地方都变得没意思了,那晋城,也就没什么意思了。
对了,我忘了说,我上次去“星光KTV”,看见一个驻唱歌手,他唱得特好,但看起来特疲惫。我问他:“你为啥还在这儿唱?”他笑了笑,说:“没办法,生活嘛,总得找点事干。”嗯,这话听着挺实在,但说实话,听着也让人心里一堵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我爱夜场招聘网看到的,谢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