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长春KTV干了五年,最近看到招聘信息,突然想,这行当的招聘市场,到底稳不稳?
长春的KTV生意其实挺稳的,不像南方城市那样起起落落。冬天冷,大家爱往暖和的地方凑;夏天闷,歌厅里空调开足,生意也就不会差。所以,招人相对稳定,但稳定不代表好混。我见过不少同行,来了又走,走了又来,像候鸟似的。
说到招聘市场,我注意到一个现象:年轻人越来越不愿意进KTV了。以前,我们这行当招人,主要靠本地人,尤其是下岗职工、没学历的年轻人。现在倒好,大学生都开始往互联网、服务业跑,KTV的门槛反而变低了。但话说回来,这也让行业有了新的活力。
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招的一个小姑娘,叫小林。她刚毕业,非要说专业,学的是市场营销。来面试的时候,眼睛里还有点迷茫,但那股子冲劲,我看得出来。她说,想找个能锻炼人的地方。结果呢?干了三个月,受不了了,嫌太累、太委屈。其实,她不是被工作本身难住了,是受不了KTV那种人际关系的复杂。
这让我想起我的“理想工作平台”应该是什么样。坦白说,我以前觉得,KTV的理想平台,就是工资高、活儿少、老板好。但后来发现,没那么简单。我见过工资高的,但每天累得像狗;见过老板好的,但晋升机制不透明,干得再好也当不上主管。
所以,我总结了一下,一个真正“理想”的工作平台,应该具备这几个特质:
第一,公平的晋升机制。KTV的晋升,以前全看老板脸色,现在有些店开始搞绩效考核,虽然不完美,但总比完全靠关系强。比如我之前待过的一家店,有个调酒师,因为技术好、服务态度好,三年就升成了副店长。这给了新人希望,也让他们愿意干。
第二,人性化的管理。KTV的工作强度大,尤其是服务员,每天站十几个小时,还要应付各种客人。如果老板能体谅一点,比如偶尔放个假、发点小福利,员工的心情也会好很多。我见过一个店长,每天晚上会抽时间跟员工聊天,问问他们的困难,虽然不一定是真解决问题,但那种被尊重的感觉,能让人更有干劲。
第三,良好的同事关系。KTV是个团队作战的地方,服务员、歌手、DJ、保洁,都得配合。如果同事之间天天吵架、互相使绊子,那工作肯定没法干。我之前有个同事,特别会来事儿,跟谁都处得来,结果反而被有些人嫉妒,背后说闲话。这事儿让我明白,KTV的同事关系,比职场更复杂,但也更真实。
第四,合理的收入。KTV的收入,以前靠提成,现在很多店开始搞底薪+提成,虽然比以前稳定,但提成比例还是得合理。我见过一个店,提成比例太高,客人点单都小心翼翼,最后反而影响了生意。
说到这里,我想分享一个具体的故事。去年冬天,我带了一个新人,叫小王。他是个退伍军人,性格直爽,但有点轴。刚开始,他嫌客人太吵、太奇葩,总想撂挑子不干。我跟他聊了很久,告诉他,KTV的工作,就像打仗,你不打,别人就打你。后来,他慢慢适应了,反而成了店里的业务骨干。有一次,他跟我说:“哥,其实我觉得KTV的工作不适合所有人,但干了之后,也能学到不少东西。”
这话让我有点感慨。很多人觉得KTV是伺候人的地方,没什么前途,其实不然。你看,一个退伍军人,在KTV里学会了沟通、学会了忍耐,这比单纯在家待业强多了。
当然,我也得承认,KTV的工作确实累,压力大,但也不是一无是处。比如,你的口才、你的应变能力、你的抗压能力,都在这里得到了锻炼。我见过不少人在KTV里混出名堂的,有的开了自己的店,有的转行做了管理,甚至有的成了网红。
所以,我觉得吧,稳定≠安逸,KTV工作也能实现个人成长。关键在于,你能不能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价值。
最后,我想说的是,KTV的招聘市场,短期内不会消失,但行业也在变。如果你想在KTV里干得久,就得学会适应。别总想着找一家“理想”的工作平台,不如先提升自己,让自己变得“理想”。毕竟,无论在哪里,能干的人,才是最硬气的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我爱夜场招聘网看到的,谢谢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