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看到“朝阳夜总会招聘”那几个字,我心里头“咯噔”一下,这牌子熟啊。朝阳这地界儿,夜生活是出了名的火,各种档次的场所林立,从接地气的酒吧到高端的商务夜总会,门道可多了去了。这招聘信息里头,尤其提到“空房津贴可设保底薪资”,这说法,听着耳熟,但细品起来,里面门道可深着呢。
话说当年我混迹于京城几家有名的夜场时,薪酬结构那叫一个五花八门。最常见的是纯提成,多劳多得,但也意味着没活儿干的时候一分钱都捞不着,心里直打鼓。也有底薪+提成的,底薪不高,全靠提成补上,那压力,嗯,得自己扛着。还有一种,就是类似“空房津贴可设保底薪资”的模式,当时我们管它叫“保底+提成”,或者干脆就叫“底薪保底”,具体叫法不一,意思都差不多。
我印象最深的一次,是在一家挺高级的商务夜总会。那会儿行情是,晚上场子冷清,也就是所谓的“空房”,老板为了稳住人,就搞了个政策:保底工资是按人头算的,不管你忙不忙,干多干少,这个底是有的。但这个底不高,大概就够在北京这地面上混个温饱。然后呢,空房的时候,每个人再按“空房率”拿一块钱、两块钱不等的津贴,这个津贴就是所谓的“提成”部分了。如果晚上特别忙,场子里座无虚席,那津贴就没了,但底薪还在。
这种模式,当时对我们这些员工来说,感觉是挺矛盾的。一方面,有了底薪,心里踏实多了,不至于饿肚子,不用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地看老板脸色。另一方面,那点空房津贴,说实话,真不算啥大钱,有时候忙得脚不沾地,还不如空着场子拿点津贴呢,你说逗不逗?但仔细琢磨,这招儿对老板来说,高明得很。
为啥这么说呢?你想啊,夜场这活儿,特别看天吃饭。朝阳这地界儿,白天是CBD,晚上就是销金窟,但生意好不好,得看天气、看节日、看老板心情,甚至看隔壁家搞了什么活动。有时候,你累死累活,场子里就是没人,那提成就是零。有了保底,员工心里有底,不会一晚上就饿着肚子干瞪眼,自然会更愿意待着,甚至愿意在“空房”的时候也维持好秩序,等着可能出现的“转机”。这对维持夜总会的“门面”和“人气”是有好处的,毕竟,一个看起来总是冷冷清清的场子,谁还愿意来呢?
再说了,这保底+提成的模式,对夜总会来说,也避免了员工在生意好的时候“坐享其成”,只拿提成不交税的情况。毕竟,底薪是按最低标准给的,大部分收入还是来自提成,这样税负相对轻一些。而且,员工有了保底,流动性也会降低。你想啊,找份工作不容易,尤其是在这行,跳槽成本高,风险大,有了底薪保障,谁还愿意轻易走人呢?这无形中降低了人力成本。
说到这儿,我就得说说朝阳的夜总会为什么普遍采用这种模式。我觉得,这背后有几个原因。第一,市场竞争太激烈了。北京这地方,夜场多,各家都在抢生意、抢人,给员工提供保障,是留住人才的一种手段。第二,这行工作强度大,压力也大,员工需要一定的稳定性。尤其是商务夜总会,客户要求高,服务不能有差池,员工需要时间适应和成长,保底工资给了他们这个空间。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一点,这是夜场运营的一种风险控制手段。生意好坏,谁也说不准,有了保底,至少能保证夜总会有一个基本的运营成本。
当然,这种模式也有它的挑战。对夜总会来说,固定人力成本增加了,如果生意不好,压力会比较大。对员工来说,虽然有了保障,但积极性可能会受影响。你想想,本来干得多得多拿,现在干多干少差别不大,谁还有那么大动力呢?而且,保底工资往往不高,如果员工自尊心强,或者对收入有较高期望,可能会觉得受挫。
我那次在商务夜总会的经历,就让我对这种模式有了更深的体会。那会儿,我看着身边一些同事,有的因为有了底薪,工作态度变得懒散了,觉得“反正有底,干多干少一个样”;有的则因为底薪低,压力更大,整天焦虑。其实,这背后反映的是人性,也是管理上的难题:如何在保障员工基本生活的同时,又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?
现在想想,这种“空房津贴可设保底薪资”的模式,可能是一种折中的选择,是在现实条件下的一种平衡。它既考虑了员工的基本需求,也考虑了夜总会的运营风险。但我觉得,这并不是最优解。除了空房津贴和保底工资,夜总会还可以想想别的办法。
比如说,能不能更科学地设定提成比例?让员工在“空房”的时候也能看到希望,而不是完全失去动力。再比如说,能不能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?让员工觉得在这里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,还能学到东西,实现自我价值。还有,能不能在精神层面多关心员工?夜场工作压力大,夜班多,老板和管理层能不能多体谅一下,比如改善工作环境,组织一些团建活动,让员工感受到归属感?
说白了,夜总会这行,靠的是人。员工的状态,直接决定了场子的氛围和服务质量。所以,光靠薪酬制度那一套,是走不远的。得从心眼里尊重人、关心人,给员工实实在在的保障和发展的空间,才能真正留住人,把夜场这事儿做好。
看到这个招聘信息,我就在想,如果我是求职者,我会怎么选?嗯...这是个问题。如果我对收入要求不高,或者刚入行,想先积累经验,那保底工资确实是个不错的选项。但如果我对生活品质要求高,或者有家庭要负担,那可能就得掂量掂量了。毕竟,夜场这行,不是光靠工资就能撑起来的,还得靠本事、靠机遇,还得靠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。
朝阳的夜场,永远不缺机会,也永远不缺挑战。这招聘信息,就像一个窗口,让我看到了这个行业的一面。而“空房津贴可设保底薪资”这个政策,更像是一面镜子,照出了夜场运营的智慧,也照出了其中的无奈。未来的路怎么走,得看各家自己的本事了。而我们这些经历过风雨的人,也只能在回忆和思考中,寻找一些前行的方向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我爱夜场招聘网看到的,谢谢!!
